当月光邂逅 “中国绿” 我们以环保之力护山河无恙
中秋的月光温柔洒落,国庆的红旗迎风飘扬。当 “团圆” 与 “家国” 撞个满怀,有这样一群环保人,他们或许缺席了家中的团圆饭,却始终坚守在守护山河的岗位上,随时待命。这份 “舍小家为大家” 的坚守,正是 “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家国安康” 的最好诠释。
国庆的红旗漫卷山河,一本边角卷起的随身笔记本,静静诉说着安徽华星项目与团队 “共赴山海” 的故事。翻开它,密密麻麻的字迹藏着项目两年时光,不仅是施工日志,更满含以生态建设为祖国添彩的期盼,每一页都与 “守护绿水青山” 的家国愿景相连。
开工:在忐忑中锚定方向
2023 年 5 月,项目开工即遇地质复杂、环保严苛的难题。李灵犀笔记本首页写着 “啃下硬骨头,还土地洁净”。这片 400 多亩的农药老厂区,受多种有机物污染,最大深度 16 米,15.15 万 m³ 污染土壤修复是关键。这次经历让他明白,项目推进需群策群力,每个人都是守护生态、建设家国的 “关键先生”。
攻坚:在协作中突破瓶颈
施工中期,高温暴雨交替,进度与质量难平衡。笔记本里 “土壤清挖”“筛分预处理” 等关键词旁标着 “汛期前完成核心修复”。团队 “三班倒”,李灵犀和同事带笔记本记细节、梳隐患。技术负责人权胜祥建议将临河区段桩深加至 25 米,防污水影响河道,快速落实后规避隐患。
笔记本成了 “灵感库”,成员也随之成长:档案管理员王湘淋成现场协调能手,葛燚在解技术难题中深化专业认知。项目如熔炉,让大家在 “美丽中国” 实践中蜕变,将个人成长融入家国蓝图。
收官:在期待中展望未来
完工前夕,笔记本满是喜悦:“15 万 m³ 污染土壤将修复,土地变生态绿地!” 如今 “污染重地” 成安全净地,将融入城市发展,这是献给祖国的 “生态答卷”。
两年来,团队从迷茫到从容,从单打独斗到携手并进,在 “护佑山河” 中实现价值。
这个国庆,笔记本里的故事还在继续着,它化作力量,激励大家带着 “建设生态家国” 的初心,奔赴下一场守护绿水青山的山海之约,为祖国生态繁荣添力。